平凡坚守,建设更平安的南县 ——记全国“平安之星”南县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红斌
2021-03-16 02:56:20          来源:法制周报 | 编辑:万丹 | 作者:李林俊 | 点击量:16933         

李红斌(左一)在南洲村调研工作。 法制周报·新湖南记者 伏志勇 摄

法制周报·新湖南见习记者 李林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写照。近年来,南县从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来破题,在扫黑除恶、法治保障、群众自治等“大平安”理念下,创建出一系列长效治理机制,形成了民富民安并进、和谐发展共赢的良好社会局面。

说到这套机制的创新,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红斌。今年1月,他荣获了当月的全国“平安之星”。近日,《法制周报》记者来到南县,走进这位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的工作。

“三色预警”打赢治理创新“阵地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街道处于社会治理体系最前沿,是平安“金字塔”的基石。

2019年8月,李红斌根据益阳市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创新试点工作的要求,率先将浪拔湖镇红星村作为试点村推进。

“在村里,最容易出现便是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包括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李红斌心里清楚,要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调解机制势在必行。

“我们将村里矛盾划分为‘红黄蓝’三个等级。蓝色是可以通过组长、党员当场化解的矛盾,黄色是需要支部书记牵头、人民调解委员会出面调解的矛盾,红色则是需要镇和镇以上干部参与才能调解的矛盾。”李红斌告诉记者,“三色预警机制”的创立,有效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是实现群众自治尤为重要的一步。

去年,红星村80岁的老人张春林怀疑同村的刘春生与他的妻子有不正当关系,多次在刘春生家门前辱骂威胁,甚至在刘春生家喝了农药。村委以及协调主任得知此事后,立马启动了红色预警,及时将张春林送往医院抢救,并召集两家人对此事进行调解。

据了解,2020年,红星村共调解矛盾纠纷272起,调解成功率为100%。浪拔湖镇政法委员会党委委员晏迎辉介绍,“三色预警机制”不仅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还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到矛盾化解、参事议事当中来,推动平安建设、基层治理成为“社会大合唱”。

诉前调解有效避免司法资源浪费

“您好,我是过来立案起诉的。”“看了您的资料,我觉得您可以先进行调解,这样不仅能节约您的时间,还能节省起诉费。”在南县人民法院立案受理大厅,工作人员面对来立案的人,都不忘提醒他们一句。

2016年,针对法院“案多人少”的情况,李红斌创新发展了“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并引导多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进驻法院设立调解工作室。“我之前在县检察院工作了15年,看到一些调解就能解决的小案子,当事人也吵着要上法庭,这对司法资源造成了较大的浪费”。

“自2016年‘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在我们法院试点以来,我们抽调了大量有调解经验的法官建立了诉调中心,机制建立后,所有简单的家庭矛盾、追溯劳动报酬都进入到诉调中心,通过微信视频等方式调解再进行司法确认,不仅流程变简单了,时效也更快。”南县法院一级法官黄琳对记者说。

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打通社会治理的“高速公路”,法院承担起了互联网空间治理新使命。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每个环节全流程在线,诉讼参与人的任何诉讼步骤即时连续记录留痕,当事人都可以“零在途时间”“零差旅费用支出”完成诉讼。

如今,在李红斌的倡导和带领下,南县持续加码技术支撑,以智慧化手段提升治安防控能力、社会治理水平和司法办案能力,持续打通“平安南县”建设的“任督二脉”。

责编:万丹

来源:法制周报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联系我们
广告热线:0731-84802118 湖南法治报官网ICP备案号:湘ICP备19000193号-3 版权所有:湖南金鹰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法治报》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